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妇产科,510170
出 处:《新医学》2008年第12期787-789,共3页Journal of New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4133025)
摘 要:目的:探讨胚胎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以20份自然流产的胚胎绒毛标本为观察组,15份人工流产的胚胎绒毛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组的胚胎血红蛋白基因(ε、ζ基因)的表达量,将各样本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电泳条带凝胶成像灰度值设为100,测定各样本ε、ζ基因相对GAPDH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对照组ε、ζ基因和GAPDH的条带灰度值一致,而观察组中16份ε、ζ基因的表达与GAPDH条带灰度值不一致,2份未检测到ζ基因的表达,而且观察组孕6周及孕7周者绒毛组织中ε、ζ基因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该组孕8周者绒毛组织中ζ基因的表达水平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胚胎血红蛋白ε、ζ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自然流产的病因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