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戏剧中的明暗场问题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俊山[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84-94,共11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批准文号:05BB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暗场之成为"问题"是近代剧兴起以后的事情。西方戏剧的"场"是由布景、人物及其动作合成的舞台画面,而戏曲的"场"则仅仅意味着舞台。其中,布景之有无是两种戏剧体系的最大区别,它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时空观念。西方戏剧源于宗教仪式,地点固定,时间紧凑,动作性强,与造型艺术结合后发展出箱式舞台和写实布景,形成了有限的艺术时空观。而中国戏曲的发生是多元的,套曲、宾白、科介分担了戏剧的抒情、叙事和动作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却不相统属,仍保留着各自的发挥余地,共同营造并维护着戏曲时空的无限性,同时也为戏曲创作的长篇化打开了方便之门。有限时空观源于西方的具体思维传统,而无限时空观则是中国整体思维方式的艺术体现。前者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创作在探索和求新中前行,而后者的思想是恒定的,戏剧艺术只能向伎艺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京剧不仅是它的突出代表,而且是它的最后成果。

关 键 词:明暗场 布景 时空观 戏曲 话剧 

分 类 号:J80[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