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2]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西安710032
出 处:《中国科学(C辑)》2008年第10期991-997,共7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770544);国家博士后基金(批准号:200704211131)资助项目
摘 要:人类的发声不仅仅依赖于声带的振动.目前,越来越多的来自临床和仿真计算的结果都表明:作为喉部一个重要的狭窄通道,假声带(false vocal fold,FVF)在语音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三维喉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和仿真计算方法,在3个声门角(均匀声门和收敛/发散40°)、两个最小声门直径(0.04和0.06cm)及8cm水柱跨声门压条件下,对12个假声带间距(从0.02cm变化到2.06cm)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喉腔内压力在假声带间距处于1.5~2倍声门宽度时达到最小,此时气流量达到最大(对应最小的气流阻抗);(ii)与在没有假声带条件下一样,发散声门能够比收敛和均匀声门给出更低的压力和更大的气流;(iii)假声带的出现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声门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iv)假声带的出现会使得气流分离点向更下游移动,使声门气流喷射得更远,降低整个喉腔阻抗,同时减小气流能量的分散程度,说明假声带对发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结论应该与现有的发声模型(物理的或仿真计算的)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声的机制.这些结果同时也对与发声问题相关的外科和康复科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分 类 号:R318.1[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