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广庶[1] 赵玉祥[1,2] 郄秀书[3] 张彤[1] 王彦辉[1] 陈成品[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2]天水师范学院物理系,天水741001 [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8年第9期1167-1180,共14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2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77500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25013)资助
摘 要:利用VHF无线电窄带干涉仪定位系统对一次包含有19次回击的地闪全过程产生的甚高频辐射源进行了定位研究,该系统基于双基线正交5天线阵列,采用直接高频放大检相,降低了采用变频电路时带来的系统误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精度;系统采用交互式的图像分析程序来处理干涉仪本身存在的条纹模糊问题,以1μs的时间分辨率连续确定闪电辐射源发生的二维位置(仰角和方位角),直观地再现了闪电放电随时空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利用窄带干涉仪系统并结合同步观测的VHF辐射强度和快电场变化资料,对一次负极性地闪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研究发现,负地闪预击穿过程起始于负电荷区,先向下后向上发展;梯级先导辐射强且连续,且首次回击开始若干毫秒内辐射强度更大;直窜先导辐射相对离散且强度弱,由于通道电离程度的变化,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可以相互转化;初始梯级先导速度约为105m/s,直窜先导的平均速度约为4.1×106m/s,梯级—直窜先导的平均速度约为6.0×106m/s;M过程伴随有活跃的爆发式辐射,产生勾状电场变化,击穿发展最终沿着导电性良好的主放电通道迅速到地,其平均速度约为7×107m/s,大于直窜先导和梯级直窜先导平均速度;K变化和企图先导与先导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到达地面而引发回击.
关 键 词:闪电 窄带干涉仪 地闪全过程 先导 M过程 K变化
分 类 号:P427.32[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