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南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Hi-Climb剖面北段接收函数和走时残差分析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海鸥[1] 徐锡伟[1] 姜枚[2]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8年第5期622-629,共8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4CB418401)资助项目

摘  要:青藏高原中南部Hi-Climb宽频地震探测剖面北段接收函数偏移和走时残差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中、西部岩石圈结构特征存在明显的不同.青藏高原中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在羌塘地体中南部达到最大的俯冲深度,拆沉的印度岩石圈板片残留在拉萨地体中部附近之下,深度可能超过上地幔转换带上界面;青藏高原西部,印度板块向北低角度俯冲,可能俯冲到塔里木块体之下.由于青藏高原中、西部印度板块俯冲模式的差异,上涌地幔物质受到西部低角度俯冲印度岩石圈的阻挡,使得地幔上涌物质更多的向东流动,造成高原中部地区深部热物质向东侧向流动.

关 键 词:走时残差 接收函数 岩石圈结构 拆沉作用 羌塘地体 班公怒江缝合线 

分 类 号:P541[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