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艳宏[1] 蒋雪中[2] 刘恩峰[1] 姚书春[1] 孙照斌[1,3] 朱育新[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科学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26 [3]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8年第4期471-476,共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2CB4123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编号:KZCX2-YW-3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2203)资助
摘 要:通过对太湖流域的东、西沉积岩芯中汞(Hg)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Hg的富集特征;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计算了近百年来Hg的累积通量、人类活动导致的增量及累积通量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与降水等自然因素对东氿、西氿沉积物中Hg含量变化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东氿、西氿沉积物中Hg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人为贡献量占到沉积物中Hg浓度的2/3左右.20世纪早期,沉积物中Hg浓度的增加主要与邻近地区城市发展、化石燃料使用和西方工业革命导致的全球Hg的释放通量增加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来,沉积物中Hg的人为贡献量随着流域工业规模阶段性的变化而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沉积物中Hg的人为污染程度最高;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流域内重污染工业规模的压缩,沉积物中Hg的含量逐渐降低.
关 键 词:汞 富集特征 人为污染 沉积物 东沈与西沈 太湖
分 类 号:X524[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618.51[天文地球—矿床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