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
出 处:《北京中医药》2008年第12期944-945,共2页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zz2006005)中医望诊法及其理论研究
摘 要:《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