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成灵[1,2] 李原芳[1] 祁文静[1] 黄承志[1,3]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3]西南大学药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出 处:《中国科学(B辑)》2008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570465,20425517)资助项目
摘 要: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保护下制得30—50nm的氧化亚铜(Cu2O)微粒,在此基础上以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为模型研究了Cu2O纳米微粒对细菌的毒副作用.通过测定Cu2O纳米微粒对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流式细胞术(FCM)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的改变及杀菌作用,并通过暗场显微成像和扫描电镜图对照揭示了氧化亚铜纳米微粒抑菌杀菌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Cu2O纳米微粒通过吸附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破坏细胞壁致使细胞结构发生严重变化,从而影响其形态与功能,再进一步损伤膜结构导致通透性的改变从而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