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志翔[1] 唐新平 戴益琛[1] 戴禄寿[1] 杨德建[1] 张翼翔[3]
机构地区:[1]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风湿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3 [2]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皮肤科 [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
出 处:《中国医药》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China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狼疮性肾炎患者52例,病理诊断分别为Ⅳ型29例,Ⅱ型11例,Ⅴ型9例,Ⅲ型3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双嘧达莫,雷公藤多甙,洛汀新以及对症等治疗,Ⅳ型者加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量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d。测定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活化的凝血因子X(FXa)补体C3、抗SM、抗dsDNA抗体。结果治疗2、6个月后治疗组尿蛋白下降,白蛋白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补体C3、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FXa活性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素氮、肌酐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抗SM、抗dsDNA抗体转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治疗组25例(96.2%),对照组23例(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21例。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可明显改善高凝状态,促进狼疮活动缓解,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不良反应较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