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施向峰[1,2]
机构地区:[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南京210016 [2]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理论探讨》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科学宪政观:超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视野>阶段性成果(0G060118)
摘 要:科学人权观是宪政文明的价值尺度与观念基础。清末至今中国百年宪政实践陷入进退维谷之窘况的主因即是科学人权观之阙如。确立科学人权观无疑是当代中国宪政文明建设的津要所在。构建科学人权观必须立足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理论立场,批判地吸收西方人权理论的合理成分,从理念论、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全面展开。其中,科学人权观的基本理念归结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本体论主要展现于对"人的本质"所作的历史唯物主义探讨理路中;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则构成科学人权观的价值论内核;就方法论视角而言,科学人权观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国家—公民"双重人权推进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