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海涛[1]
机构地区:[1]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宁夏银川75002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清代咸同年间科举名额增加问题研究(1853-1874)[2008JY016]"课题成果。
摘 要:科举考试中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在历史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定型,它是科举制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关于录取名额的争论(第一次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主张的"分路取人"和欧阳修所坚持的"凭才取士"的争论,第二次是明代的"南北榜事件"),着重分析关于录取名额的争论(或斗争)背后所蕴涵的真实意义,以此揭示出科举名额制度分配及其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进而说明科举名额分配制度与社会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