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 处:《内陆水产》2008年第12期54-57,共4页
摘 要:在不同培养条件(自然、黑暗)下,利用不同的微藻(小球藻、转基因金属硫蛋白聚球藻、衣藻、水华鱼腥藻)作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的饵料,探讨轮虫的摄食情况,并比较不同形态的微藻对轮虫的投喂效果。结果表明轮虫投入到藻液中,在144 h时内,自然条件下,轮虫可以将密度为0.175 g/L的小球藻降为0.002 g/ L,将聚球藻的密度由1.112 g/L降到0.237 g/L,将衣藻的密度由0.31 g/L降到0.048 g/L;鱼腥藻的密度由0.531 g/L降到0.069 g/L。在黑暗条件下,这几种藻的生长受到抑制,经轮虫的摄食可使小球藻的密度由0.175 g/L降为0.006 g/L,而聚球藻的密度由1.112 g/L降为0.666 g/L,衣藻的密度由0.31 g/L.降到0.033 g/L;鱼腥藻的密度由0.531 g/L降到0.00 g/L。试验表明光照更有利于轮虫的生长繁殖,小球藻的饵料效果优于其它微藻,轮虫种群密度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关 键 词:轮虫 小球藻 转金属硫蛋白聚球藻 衣藻 鱼腥藻 摄食量
分 类 号:S899.8[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Q959.181[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