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怀玉[1,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哲学系 [2]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210093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Study & Exploration
摘 要: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忠博士的文章《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从知识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学术自觉的逻辑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围绕学术自主创新和"学术发动机"问题,提出学术自觉的新思路,以期为学术自觉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沈湘平博士的文章《学术自觉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从宏观层面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不同于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它指向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无意识前提和社会基础,只有对这些表现为不同场域的决定性机制的分析与批判,真正的学术自觉才有可能,而这些分析和批判又有赖于良好公共性论辩的展开。刘怀玉博士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则从一个微观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新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和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的高度,来回答与反思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与学术思想问题的意识,要有长远的和开放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想积累的发展战略举措。唐正东博士的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从另一个微观层面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化批判线索和这一理论谱系中的经济学批判线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两者都具有某种局限性,透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这两条理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创新 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教材体系改革 “中国制造” 新全球化时代 哲学形态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26[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