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佟静
机构地区:[1]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大连116021
出 处:《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3期259-260,共2页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摘 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乙醇-伊红稀释液,手工计数方法对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作嗜酸粒细胞计数和涂片作分类计数;同时,对25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和其中5例死亡病例跟踪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涂片进行分类计数;并对25例健康人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涂片作分类计数,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酸粒细胞变化机理。结果: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25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和其中5例死亡病例跟踪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嗜酸粒细胞计数基本正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36×106/L或为0),随嗜酸粒细胞回升(≥46×106/L)而稳定或趋于恢复;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嗜酸粒细胞计数持续为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78×106/L,分类计数≥10.02,预后良好;≤32×106/L或嗜酸粒细胞消失持续为0,病情加重或预后极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酸粒细胞变化的机理,似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跟踪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对其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