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出 处:《科学通报》2009年第1期97-97,共1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摘 要: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人们意识到青藏高原东缘具有高度的构造活动性,这促使人们不仅关注该地区地震发生和发展及其灾害的防治还引发了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时间、幅度和机制的讨论.龙门山构成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主体,最高峰海拔近5000m,耸立在海拔只有500m的成都平原的西侧,其地形梯度之大为青藏高原各边缘之冠.该山体呈北东.南西走向,长200余公里,最宽处28公里,主体由四川盆地的结晶基底一彭灌杂岩组成.龙门山坐落在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北川一映秀断裂的上盘,因此,其隆升与断裂的压扭性运动有无可置疑的成因关联,确定了它的隆升时间即获得了断裂及地震的活动时间.
关 键 词: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登山 青藏高原东部 活动时间 构造活动性 大地震 地震发生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