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钱复业[1] 赵璧如 钱卫 赵健 何世根 张洪魁[5] 李世愚[1] 李绍坤[6] 严谷良[7] 汪成民[8] 孙振凯[1] 张东宁[1] 卢军[9] 张平[10] 杨国军[11] 孙加林[12] 郭纯生 唐宇雄[6] 徐建明[6] 夏坤涛[6] 鞠航[6] 殷邦红[6] 黎明[1] 杨东生 起卫罗[10] 和泰名[1] 关华平[8] 赵玉林[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2]天津海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201 [3]Department of Physics,University of Toronto,L6C,1V9,Canada [4]防灾科学技术学院,三河065201 [5]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80 [6]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100824 [8]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9]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36 [10]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 [11]天津市地震局,天津300201 [12]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010010 [13]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丽江674100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9年第1期11-23,共13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摘 要: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关 键 词:汶川8.0级地震 HRT波短临预测模型 PS-100远程监控大地电测仪 HRT波波动前兆 强震震例的重现性与规律的一致性 地震短临预测的可行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