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平[1,2] 沈承德[1,3] 王宁[1,2] 易惟熙[1] 丁杏芳[3] 付东坡[3] 刘克新[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9年第1期70-78,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31015,404730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5CB42200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编号:KSCX2-SW-133);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批准号:OGL-200607)资助
摘 要:通过研究四会地下古森林沉积剖面总有机碳及细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晚全新世4.5~0.6ka BP期间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4.5—0.6ka BP期间,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C3植被.古森林在4ka BP左右于湿地环境中开始发育,在3ka BP左右与湿地同时消失,表明在3ka BP左右该地区的气候可能发生过急剧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在3.5-3ka BP期间,该地区大气CO2浓度上升,气候有变暖的趋势;3~1.2ka BP期间的地层^14C年代呈现大的跨度,这可能与新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层抬升并遭到强烈剥蚀有关.在1.2~0.6ka BP期间,该地区为陆相沉积环境,植被的生物量日渐减少.古森林的消失可能与在3ka BP左右研究区域气候变干有关,热带辐合带的南移可能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机制.
关 键 词:全新世 地下古森林 珠江三角洲 细根大气 CO2
分 类 号:P53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