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仕培
机构地区:[1]四川省三台蚕种场,621100
出 处:《蚕学通讯》2008年第4期57-60,共4页Newsletter of Sericultural Science
摘 要:昆虫微粒子孢子种类发现已达800多种,其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中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是家蚕的主要病原,另一方面野外昆虫微粒子孢子与家蚕可以相互交叉感染,其病原存在于病蚕的尸体、排泄物和脱出物中,可通过蚕事活动污染地表面、用具或物品等;通过人为携带到桑园、蚕室等环境;通过清洗用具污染水池、河流等;野外昆虫的尸体、排泄物污染养蚕环境和桑园环境等。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如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不到位,选择药物不科学,将给蚕桑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养蚕制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防微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贯彻防微技术要求,加强淘汰,切断传播源头,科学用药,严格消毒防病,净化养蚕环境,防止食下传染,确保桑叶无毒,保证蚕种场能制造无毒蚕种,蚕农安全养蚕,促使增产增收。
分 类 号:S884[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