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药巴戟天源流考证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彩英[1,2] 詹若挺[1,3] 陈蔚文[1,3] 

机构地区:[1]教育部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广东广州510405 [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05

出  处:《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81-184,187,共5页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子课题(编号:SB2007FY02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4B60302001)

摘  要:通过考查有关记载巴戟天的古代文献,结合近代对巴戟天古代文献研究的成果,进一步考证了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巴戟天植物品种来源、性味归经与主治功效、采集与炮制三大方面的历史源流。从历代本草来看,巴戟天的产地有巴蜀、江淮两个地区,但均以四川产地为优;巴戟天的品种从古至今的产地和品种发生了变化,古代药用植物巴戟天很可能是现今所用入药植物巴戟天在分类系统上具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类。巴戟天性味在历代本草记述均以甘、辛、微温为主;药用归经以入肾经为主,偶有入脾经、胃经、心经、肝经者;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为其主要功效;治疗病种主要以男子病为主,主治男子阳痿遗精,同时主治风湿痹痛、水肿、筋骨痿软以及女子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巴戟天采集以二月和八月为主。历代有关巴戟天的炮制方法中,大多要求先除去其木心,可用枸杞子汁、金樱子汁等炮制,或采用酒制、米制、面制、盐制、油制、炒制等。

关 键 词:巴戟天 主治功效 采集 炮制 南药 考证 

分 类 号:R282.71[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