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浩[1,2]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275 [2]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邮政编码210093
出 处:《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113-121,共9页Economic Review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济空间格局的长期演化研究"(40501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期经济增长中地区差距的周期波动研究"(05CJL007)的中期成果
摘 要:对于地区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传统经济理论主要从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层次去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中寻找国富国穷和地区兴衰的根源。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它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绩效。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条件趋同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在理论上连接文化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19世纪和20世纪末儒家文化地区与新教文化地区的经济绩效比较,为文化及其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关 键 词:文化禀赋 经济增长 要素投入 技术创新 制度变迁
分 类 号:F061.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062.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