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后综合征——解读国际复苏委员会《共识报告》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达明[1] 薛蓬[1] 李岚[1] 

机构地区:[1]沈阳军区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辽宁大连116017

出  处:《中国急救医学》2009年第3期258-263,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摘  要:心搏骤停即心脏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可为循环征象消失所证实)。经历心搏骤停的幸存者,由于全身性缺血与再灌注的影响,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极易发生广泛的组织器官损伤。此即所谓心搏骤停后综合征。1972年Negovsky首先注意到心搏骤停后的明显异常现象,并称之为“复苏后疾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心搏骤停后综合征可以分为:①心搏骤停后脑损伤;②心搏骤停后心肌功能不全;③系统性缺血与冉灌注反应等;④与持续性病理状况。

关 键 词:心搏骤停 症状 临床分析 患者 

分 类 号:R541.78[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