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社会的“关系”及其公共性提升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朴雨淳 叶克林[3] 

机构地区:[1]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2]韩国东亚大学社会科学院 [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企业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出  处:《学海》2009年第2期60-66,共7页Academia Bimestris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社会的"关系"与信誉(trust)、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治理(governance)之间的内在关联。在现实中,信誉、社会资本、治理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在社会意义上,信誉是一种有别于个人层面的社会信誉。社会资本是一个源于经济学的有用概念,但被广泛使用于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治理是一种政府管理的新型调控机制,通常强调不同社会部门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网络。为了保证社会领域中的"公共利益"或"公共性",上述概念已被社会科学家们所使用。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中国面对一些社会问题难以发现及时而合适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环境中,"关系"对于谋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起着决定性但又是负面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关系"基本上依赖于个人信誉,阻碍着基于客观信息的社会信誉的形成。"关系"的个人因素如此强大,致使人们不愿意在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消除个人关系。其次,狭义的社会资本是一种无论男女据此均可获取某种利益的个人关系网络。但是,社会资本的"社会"则意味着,资本的社会维度将赋予超越个人层面的社会利益。从总体上看,动用"关系"是为了达成个人目的而不是其他原因。再次,基于"关系"的中国人虽然正在逐步改进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但在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中仍然保持着"关系"的巨大影响。有鉴于此,提出中国社会中基于关系的治理远胜于基于规则的治理的有关假设是非常自然的。"关系"的未来命运理应转向公共领域,而在公共领域中,社会信誉、社会资本和基于规则的治理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可以发挥主要作用。这将引导中国走向成熟的全球化。

关 键 词:中国社会 “关系” 公共性 中国研究 公共管理 社会学 

分 类 号:C912[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