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建春[1] 郭东洁[1] 姚庆云[1] 

机构地区:[1]沧州市中心医院,061001

出  处:《河北医药》1998年第2期93-94,共2页Hebe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c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脂质因子,最初发现于家兔嗜碱粒细胞中,因能激活血小板引起组胺释放而命名,其化学结构为1-0-烷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PAF作用于多种组织细胞和器官,参与机体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休克、哮喘、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雄性生殖与妊娠。 1 PAF的来源。

关 键 词:血小板激活因子 生物学效应 过敏性疾病 病理学 

分 类 号:R593.102[医药卫生—内科学] Q516[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