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主体性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兼析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回复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琳[1] 李银兵[1] 武正雄[1] 

机构地区:[1]玉溪师范学院政法系,云南玉溪653100

出  处:《中南论坛(综合版)》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Zhongnan Tribune

基  金: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性视阈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承包制和市场经济虽为激发主体性的后天命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经济保障,但宏观上在二元结构的存在和家族文化与农村落后经济形态结合所表现出的顽固性和惰性的作用下,先天命定机制的彻底瓦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源于文化、生产、保护和外出谋生的需要而强化的家族意识和家族共同体虽较之以前更具有功利性质,但毫无疑问,却也族化了成员,使家族文化精神重新得到认同,血缘关系强化导致依附性,主体性发展的成果局部回复。

关 键 词:非传统意识 动力机制 农民主体性 

分 类 号:C912[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