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严冬[1]
出 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6期106-108,共3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周礼>建军模式与战国军制比较研究"(W2012008)
摘 要:《周礼》、《左传》中屡见"王六军"、"天子六军",自汉代以来多被认为是《诗经》、《尚书》中所见之"六师"。这一认识也直接影响了现代学者对周代铭文所见之"西六师"性质的判断。但"西六师"毕竟不是周王所领军队之全部,所谓的"军"级编制也并不见于西周中前期,至春秋时期"军"才成为被各国普遍组建的最高编制单位。故"王六军"制度的出现实不应早于西周晚期。若详细分析汉儒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们是如何弥合这一矛盾并得出历代尊奉不疑的结论的。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西周至春秋时期军制变革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