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子的运用谈经方的药物用量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宁[1] 廖映烨[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5

出  处:《中医杂志》2010年第S2期18-19,共2页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中医有"不传之秘在药量"的说法,即中药的用量关系到疗效的好坏。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药量一疗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从历代医家对附子的认识和运用经验来进一步展开讨论经方的药量问题。1历代医家对附子的认识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于下品:"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痿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附子味辛甘,性热,有大毒,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草经读》谓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要用于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

关 键 词:生附子 经方 运用 回阳救逆 用量 张仲景 药物 神农本草经 明代医家 中药 

分 类 号:R289[医药卫生—方剂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