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谷昌[1] 张普斌[1] 谷湘平[2] 王春龙 赖健清[2]
机构地区:[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 [2]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3]青海省赛什塘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 处:《矿床地质》2010年第S1期361-362,共2页Mineral Deposits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B01A06);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200563033)资助
摘 要:1区域地质背景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秦-祁-昆褶皱带与鄂拉山陆缘增生带的交汇部位。该区地质结构复杂,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是鄂拉山铜多金属矿带东南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拉山陆缘增生带形成于晚古生代初期,结束于晚古生代末期,具有一个由早前寒武纪古陆结晶基底及上覆的早古生代盖层组成的复合变质岩基底。早二叠世早期,本区处于东昆仑多岛洋的东端。
关 键 词:铜多金属矿床 三位一体 陆缘增生带 鄂拉山 石英闪长岩 区域地质背景 重要组成部分 晚古生代初期 铜多金属矿带 细脉浸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