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辨病证医药学”,准确掌握临床诊疗思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今觉[1]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研究院,100700

出  处:《亚太传统医药》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摘  要:“病”是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经络出现器质损害或功能障碍,“血气不和”,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每一疾病均有“核心特徵”。“证”是可供引征为据的“个性情状特徵”。“辨病证医药学”是辨识疾病“核心特徵”及与其密切联属的“个性情状特徵”而诊断疾病和证候,采用核心方药和随证方药“辨病证”论治的医药学。“辨病证医药学”认为“证”是“病”的一部分,是不独立于疾病之外、不与疾病平行、不包括疾病、而是紧密联属于“病”并被疾病包括、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具有患者个性特徵的临床情状。“证”与“病”不可分开,如果没有“病”,就不可能有“证”。如果有“证”,即应深入辨析所患疾病。同一名称的“证”会因联属不同的“核心特徵”而呈现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尽管“证”可反映不同“疾病”的某些共同点,但是不宜孤立地研究“证”,研究“证”不能脱离“病”。我们重视“证”,是强调在严谨地辨准疾病时,尚应严谨地注意到疾病存有“证”这一体现疾病个性特徵的部分;在辨清“证候”这一具有个性特徵时尚须辨清具有“核心特徵”的“病”。运用“辨病证医药学”须掌握“证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辨清阴阳、表裹、上下、远近、气血、寒热、虚实、盛衰及相互关系,辨清湿、饮、痰、瘀、郁、风、虫、毒及相互关系,及其所致病因、病位、病机(含病理变化)、病状(含症状、体征与理化检测数据)、病性、病势形成的各种疾病与证候,既要注意疾病的单一证候,也要注意各类复合证候。不论内伤病还是外感病,外感病中不论伤寒病还是温病,均适用“辨病证医药学”思想以脏腑理论“辨病证”论治,要注意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间整体联系及互相影响,注意人体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影响,注意病证动态

关 键 词:医药学 诊断疾病 证候 诊疗思路 病证 理化检测数据 外感病 相互关系 方药 核心 

分 类 号:R24[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