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百年的文化守望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culture of the century-old Jiaoji railwa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文华 

出  处:《商周刊》2004年第24期8-9,共2页Business Weekly

摘  要:1867年,一个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从欧洲远道而来,在当时的全国18个省份中游历了13个,写成了一本叫作《中国》的书。在书中,他对青岛尤为垂青,提出胶州湾不仅有着优越的装船条件,并且建一条横穿省内、到省府济南的铁路也很容易。既然胶州湾是中国北半部最大和最好的港口,山东半岛物产丰富,要想使采矿得以发展,建一条铁路是绝对必要的。正是这样一段引起德国朝野震动的讲述,使得德国人时胶州湾产生了攫取的欲念。1897年11月14早,随着"巨野教案"的爆发,早已等待不及的德国海军远东舰队陆战队七百多名士兵冲进了胶州湾……觊觎胶澳已久的德国人终于得逞了。就像命名柏林的某一座城堡,德皇威廉二世以国家的名义为这个"东方的梦想"取了个好听的名字:Tsingtau(德语音译青岛)。凭借强大的军力,德国人迫使清朝政府签定了《胶澳租界条约》,致使胶澳沦为德国殖民地。自此,骄横的日耳曼人一边修筑炮台和教堂,一边根据条约第二条第1款规定。

关 键 词:胶州湾 胶济铁路 德国人 青岛 清朝政府 山东半岛 巨野教案 威廉二世 文明 文化 

分 类 号:G127[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