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曲静伟
机构地区:[1]宁波三院宁波市临床药理研究所,宁波315020
出 处:《医学研究杂志》1999年第2期40-41,共2页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摘 要: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由于抗菌谱窄,对胃酸不稳定,胃肠道反应重,肝脏毒性大等缺点,遂于80年代后期开始在临床应用日渐减少。尽管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推出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胃肠道反应相对较轻的品种,但仍因抗菌活性弱和疗效差等缺陷而被当时新型抗生素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所取代。1985~1995年,国外对上述品种进行化学结构改造,相继推出了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tithromy-cin)、阿齐霉素(Azithromycin)、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美欧卡霉素(Mikamycin)、罗他霉素(Rokitamycin)等品种,并被证实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顺应性佳等优点。
关 键 词:胃肠道反应 红霉素衍生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活性 麦迪霉素 不良反应 克拉霉素 美欧卡霉素 罗红霉素 化学结构改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