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参的分类与鉴别研究(二)——谈山参根茎(芦)的形态变异与鉴别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三省[1] 王雅君[1] 刘宝玲[2] 王利生[2] 任国栋[3] 任乔森 

机构地区:[1]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132013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 [3]吉林省药品检验所,长春130062

出  处:《人参研究》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Ginseng Research

摘  要:山参的分类与鉴别至今仍主要凭借老药工的感官经验,这种经验倘若不经过反复实践,是难以掌握的。因为感官接纳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相比之下,表达信息的术语却是很有限的。所以,实践中要多对比、多总结,且要深入研究,整理并甄别经验。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文仅就各类山参的根茎形态变异与鉴别谈一谈。 人参的根茎部分,习称“芦头”或“芦”,根茎的先端生有芽胞,每年由芽胞生出地上茎,每年的地上茎枯萎后,留在根茎上一个残茎痕,称为“芦碗”。 野山参的芦是一段复杂多变的整体,“芦长碗密”是野山参的显著特征,而且典型野山参的“芦”常常可分为2段或3段,自下而上常常依次称为“圆芦”(又称“雁脖芦”)、“堆花芦”和“马牙芦”3部分。 紧接着主根的那段芦,习称为圆芦,又因宛如大雁的脖子又习称“雁脖芦”。“雁脖芦”这个术语常见于资料,但对其解释却常见不同。《中药大辞典》谓:野山参……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较光滑,俗称“圆芦”。显然《中药大辞典》是把圆芦和雁脖芦说成是2个不同的部分。新近出版的《中国药材学》(上册)也有相似的记述:根茎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而下部靠近主根的一段则光滑(俗称圆芦)。有的资料把野山参的整个芦看?

关 键 词:形态变异 移山参 鉴别研究 类山参 地上茎 不定根 科学实验 池底子 形态特征 人参 

分 类 号:R282[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