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校珍[1]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出 处:《东南亚南亚研究》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Southeast Asia & South Asian Studies
摘 要: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其前身是清政府对外的侨民教育。而在这以前,许多侨居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就自发地兴办了不少中国传统式的私塾教育。如1787年在印尼巴城创办的明德书院(后改名为明诚书院)以及后来在新加坡创办的萃英书院、养正书屋、乐英书屋、崇文阁等等。19世纪初,这类私塾大量出现,到1884年已达115间。此后,规模更大,以至达到“多至不可胜言”的地步。当时的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中国传统教育在海外的翻版、延伸:教授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教授内容是中国古代的四书、 五经,而目的仅是给华侨子弟传授文化,教之以礼规伦理,“使小子知善所从”。从表面来看,当时的教育并不是为传统的“八股取士”做准备(因为远离中国,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究其实质,还是中国传统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化心理的折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