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父爱·友爱──中国现代文学三母题谈  被引量:2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富仁[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云梦学刊》1995年第2期49-57,共9页Journal of Yunmeng

摘  要:母爱的问题兼有先天的与后天的、生命的与文化的两种因素,并且成为后天的与文化的全部素质的基本载体。母爱的最深厚的根源不是在其理性中,而是在其本能中,中国现代散文处理这个题材的方式还过于理性化,这显然受到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巨大制约。父爱带有更多的后天的成分,他对子女现实的痛苦没有母亲那样的感同身受的能力,他更关心子女如何成长和未来的前途,关心子女的社会价值。儒家提倡孝道反而破坏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关系,因为孝道严重破坏了父子之间关系的自然性质。反对父亲专制的新文学作家们,不是淡漠了与父亲的真正感情联系,而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友爱不是人类本性的直接体现,而是母爱和父爱的另一种转化形式,但正是这种转化形式,人才把自己提高到了真正人性的高度。中国现代作家对友情的表现,较之古代作家的同类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 键 词:中国现代散文 母爱 父爱 友爱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