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以载——外展漫议二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迪安[1] 

机构地区:[1]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 博士生

出  处:《美术观察》1995年第0期74-76,共3页Art Observation

摘  要:独步于现代潮流之外 巴尔蒂斯已是老人,在画坛上却可谓年轻。他遁世隐居,远离20世纪西方迅速变幻的潮流,走的又是具象绘画道路。他必然被只追踪潮流的各类现代艺术史排除在外,直到80年代,他的大型画展才频频在世界各地露面。尽管没有人敢说他属于“后现代”,但不妨可以认为,正是后现代时期多元的文化观,才使巴尔蒂斯的位置变得重要起来。在一片重审现代艺术史的目光中,他声雀鹊起,本身就是有意思的现象。 对中国画坛来说,巴尔蒂斯来得恰如其时。油画界不少人很早已知道他的画,青年学子更为喜欢。依笔者不完整的记忆:从韦尔申等人80年代风景画的结构与光影特点上,可以看到他的影响,王玉平早期几幅人体的虚实层次上,也有一点他的味道。他造型上那种轻微变形、所采用的多层肌理及精密笔能,都被一些画家所学用。他笔下形象的那种孤零感和作品沉着的色调,也让极易沉缅于“孤独”意识中的年轻画家有所共鸣。此回中国画家能亲睹其原作,

关 键 词:巴尔蒂斯 中国画家 现代艺术史 玻璃吹制 西方中心主义 漫议 具象绘画 20世纪 雕塑 后现代时期 

分 类 号:J2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