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药性理论(续)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颜正华[1] 刘继延[1]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学院,100013

出  处:《中华中医药学刊》1990年第1期20-21,共2页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五味的作用与临床应用,前人在《内经》中已进行归纳,后世本草著作又作了补充。如:《本草备要·药性总义》说:“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成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王五味之用也”。这里又提到淡味,王好古说:“淡附于甘”,往往甘淡并称,故仍称五味,不称六味。以具体药物而言,如辛味药生姜散寒,川芎行血,紫菀润肺,酸味药五味子敛汗,五倍子止泻;苦味药大黄泻下,苍术燥湿,知母、黄柏坚(强)阴:甘味药人参补气,

关 键 词:中药性味 

分 类 号:R2[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