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分析——以上市银行为例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钱海刚 王常雄[2] 孔貌[3] 

机构地区:[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71 [2]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3]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出  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52-56,共5页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摘  要:次贷危机的引爆充分暴露了杠杆比率过高的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对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的分析也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国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达标并不是来自外部资本市场和银行绩效的提升,而是监管上级的压力。在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2007年的混合数据回归分析后发现,和国际著名的银行不同,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并不明显。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银行的垄断竞争的行业特征、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以及不完善的制度环境。目前,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充足监管越来越被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认可,作为《巴塞尔协议》的签约国,资本充足监管的正常化以及制度化才是正确的选择。要提高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重点应积极完善市场约束的功能,完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健全银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

关 键 词:资本充足监管 银行业 有效性 银行业监管 

分 类 号:F832.2[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