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号台风“浣熊”的生成及强度特征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雪[1] 俞胜斌[1] 邓文君[1] 杨凡[2] 宋萍萍[1]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广东广州510310 [2]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珠海519015

出  处:《广东气象》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Guangdong Meteorology

基  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08227)

摘  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in^o综合海温指数资料、海表面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分析大尺度气候背景、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等的变化,对0801号台风"浣熊"生成时间偏早、快速加强、减弱迅速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8月爆发的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导致次年4月赤道西太平洋及南海南部海表面温度较多年平均偏高,南海南部上空对流活跃,强度偏强,副高也偏强、偏北,副高南侧的偏东流场和过赤道气流引起的西南流场形成的季风槽区极易产生扰动,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方面,"浣熊"在短短12 h内迅速完成3级跳,与弱冷空气影响有密切关系,但当"浣熊"移动至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后,陆地摩擦的增强和沿海海表面温度的降低导致了"浣熊"的迅速减弱。

关 键 词:天气学 气候背景 海表面温度 副热带高压 弱冷空气 台风“浣熊” 

分 类 号:P44[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