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韧性与表征方法  被引量:3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鞠杨[1] 刘红彬[1] 陈健 贾玉丹 彭培火[1]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所,北京100840 [3]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Park, Nottingham NG7 2RD, UK

出  处:《中国科学(E辑)》2009年第4期793-808,共1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E)

基  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5-0215);北京市教委科委重点实验室项目(批准号:JD10290067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批准号:2002CB412705)项目资助

摘  要:通过不同钢纤维掺量RPC200的三点弯曲和断裂实验,研究了RPC的韧性机制与韧性特征,分析了梁不同变形方式下钢纤维对提高RPC抗裂能力、耗能能力和韧性所起的作用.根据RPC200初裂变形、峰值变形及其增幅随钢纤维含量增加而变化的事实,以及梁变形方式对初裂和峰值行为的影响,提出用素RPC200峰值变形作为初始参考变形来计算RPC200韧性.针对RPC200的P-δ和P-CMOD响应分别定义了韧性指标T2(n-1)(n)和FT2(n-1)(n),该指标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韧性水平2(n-1)为基准,表述了不同变形方式下相比理想弹塑性材料RPC的韧性水平.分析表明:韧性指标T2(n-1)(n)可以反映整体变形时钢纤维对提高RPC韧性的作用,但指标T2(n-1)(n)放大了钢纤维对提高RPC峰值后韧性的作用,未能反映出钢纤维对提高初裂至峰值阶段RPC韧性的贡献.韧性指标FT2(n-1)(n)反映了变形集中在断裂面上时钢纤维对阻滞RPC基体裂纹扩展而吸收能量的作用,较好地反映出钢纤维对提高RPC初裂至峰值阶段以及峰后阶段韧性的贡献.本文方法直观地反映了RPC的韧性特征与韧性水平,为建立统一的RPC韧性指标体系和方便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韧性 表征指标 变形机制 弯曲 断裂 

分 类 号:TU528.31[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TB383[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