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丘脑腹后内侧核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学波[1] 仝海波[2] 段虎斌[2] 陈垒[1]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5期565-566,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30600637)

摘  要:目的观察芬太尼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痛觉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次数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芬太尼组、TBI组。使用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原理,制作TBI模型,连续记录大鼠丘脑腹后内侧核痛觉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及次数,再将各组进行比较。结果电生理纪录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较,TBI组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P<0.01),芬太尼组腹腔注射芬太尼后VPM核的痛觉敏感神经元的放电被明显抑制,与TBI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可抑制TBI后VPM的放电频率,阻断痛觉传导,减轻神经源性炎症,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关 键 词:创伤性脑损伤 丘脑腹后内侧核 芬太尼 

分 类 号:R651.15[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