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王家坝至鲁台孜段输沙量分析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郁玉锁[1] 虞邦义[2]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蚌埠233000

出  处:《江淮水利科技》2009年第2期41-42,共2页Jianghuai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淮河干流河相关系和整治方向研究"(XDS2007-1)

摘  要:基于王家坝至鲁台子段1975年至2005年实测水沙资料,采用计入和不计入区间来沙两种方法对王家坝至鲁台子段河道进行冲淤分析。结果表明,王家坝至鲁台子段河段整体呈淤积趋势。河道在汛期总体表现为淤积,而非汛期总体处于冲刷状态,由于汛期冲淤量较大,决定了河道的冲淤特性。日平均流量在500m3/s以下,出现频率达83.9%,河道累积表现为冲刷。流量在1000m3/s~2500m3/s之间累积淤积量最大,共淤积2950.7万t,说明河道在漫滩前后淤积比较严重。行蓄洪区运用对河段水沙运动影响较大,启用年份多年平均淤积量为311.9万t,未启用年份多年平均淤积量为164.5万t。

关 键 词:输沙平衡 汛期 冲淤幅度 行蓄洪区 

分 类 号:TV143[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