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孟玉萍[1,2] 胡德夫[1] 何东阳[1] 陈金良[1] 张峰[1]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2]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100076
出 处:《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5期1-4,F0004,共5页Bulletin of Biology
基 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8BADB0B04);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放归野马监测项目资助
摘 要:2001年8月在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进行普氏野马在中国的首次再引入放归实验。2002-2006年在野外共繁殖24匹后代,平均繁殖率为38.72%,平均繁殖存活率为69.05%,繁殖季节头马的频繁更替是影响放归普氏野马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新生幼驹的平均死亡率为25%,其中83.3%死于头马的雄性杀婴。放归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征,其中有70.8%的幼驹集中在5-6月间出生,在4、5月份产驹比例分别占8.3%和37.5%,低于同期圈养18.3%和44.3%的产驹比例,6月份产驹比例占33.3%,高于同期圈养18.3%的产驹比例,结果表明:普氏野马放归后产驹高峰季节明显向后推迟,而放归后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供给方式的改变则是其繁殖季节产生推迟的主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