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问题:从尼采到鲍德里亚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仰海峰[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现代哲学》2009年第3期64-71,128,共9页Modern Philosophy

基  金: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研究"(批准号:06BeZX015)的阶级性成果

摘  要:虚无主义是尼采对西方文化的诊断。尼采认为,要摆脱虚无主义就必须进行价值重估,重申权力意志的创造性力量。虽然海德格尔与德鲁兹对尼采的评价大不相同,但在对权力意志的创造性特征的理解上,他们具有相似性。鲍德里亚认为,这种创造性的思想仍然是一种现代性的思想,它以"真实"为条件,创造就是将真实呈现出来。这种创造性的理念仍然是合乎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在"超真实"时代,虚无主义遵循的是一种消失的逻辑。只有这种逻辑,才能摆脱现代意识形态的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索现代文化的替代模式。

关 键 词:虚无主义 创造 生产 消失 

分 类 号:B089[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