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框架设计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欣[1] 胡俞越[2] 刘晓雪[3] 

机构地区:[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3]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世界农业》2009年第6期20-24,共5页World Agriculture

基  金:本文为郑州商品交易所首期招标课题“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部、河南省农业厅棉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糖料处等单位对课题调研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摘  要: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需要面向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三类主体,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传播软硬件建设等手段。达到提升农民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预期,提升涉农企业的资信水平与借贷能力等目标。本文认为。为了实施上述总体思路,当前需要构建和创新三种组织模式:一是“农民+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或“农民+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期货市场”。二是“农民+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或联社+期货市场”。三是“农民+政府风险管理机构或政策性公司+期权市场”。同时,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期货市场品种与制度创新等外在支撑条件与政策措施。

关 键 词:期货市场 市场服务 “三农” 农产品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社 龙头企业 设计 

分 类 号:F832.5[经济管理—金融学] F32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