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西北地质》1998年第2期10-18,共9页Northwestern Geology
基 金: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甘肃白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研究"成果
摘 要:对北祁连加里东招皱带中白银矿田成矿蚀变岩的研究表明,蚀变岩筒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部位是绿泥石化带,以绿泥石+石英+黄铁矿组合为特征;其外是绢云母硅化带,以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组合为特征,最外则是未蚀变带或弱蚀变带.岩石化学上,随着蚀变作用增强,MgO、K2O、FeO增加,而Na2O降低;白银矿田成矿系列中由Cu-Zn型到Cu-Pb-Zn型、Pb-Zn-Cu型矿床,绿泥石中MgO、SIO:有降低趋势.产于火山机构不同部位的火山口Cu-Zn型矿床(如折腰山)和火山斜坡Pb-Zn-Cu(如小铁山)矿床蚀变岩筒有所不同:折腰山蚀变岩筒平面上呈椭圆形,具明显的水平分带;小铁山矿床则呈NW-SE延伸的板柱体,上都有重晶石化,向深部绿泥石化用加强,显示了较明显的垂直分带.蚀变岩筒的存在,首先是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作用的直接证据,成为白银块状硫化物矿床新的成矿模式和理论研究的奠基石.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寻找盲矿的主要标志(施林道,1986).
分 类 号:P618.520.5[天文地球—矿床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