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培贵[1]
出 处:《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2期62-68,共7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举与社会和谐研究--以明代为例"项目成果;批准号:07JA770006
摘 要: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而作为其坚实基础的官学教育也达到了空前完备的状态,不仅地方府州县和军队都司卫所儒学教育空前发达、中央并设两京国子监且规模巨大、学校教育体系空前完备,而且还具有完全以科举为轴心并与其融为一体、学校功名成为科举功名的重要补充、监生入仕成为定制等鲜明特点;从而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适应性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明代科举的强力支撑,而且对明代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奠定了清代科举与官学教育的基础。明代官学教育上述特点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明代统治者始终把兴学置于"治国之本"的地位、注重其制度建设并予以切实的经费保障等原因。但由于官学教育完全处于政治统治的附庸地位,故也带来了教学内容狭窄和明中叶后渐失教育之实而越来越成为朝廷牢笼甚至摧残人才的工具等负面影响。
分 类 号:D691.3[政治法律—政治学] G529[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