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灿平[1,2] 王伽伯[1] 张学儒[1,2] 赵艳玲[1] 夏新华[2] 赵海平[1] 任永申[1] 肖小河[1]
机构地区:[1]解放军第302医院,解放军中药研究所,北京100039 [2]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沙410208
出 处:《中国科学(C辑)》2009年第7期669-676,共8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7CB512607和2006CB5047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30625042)资助项目
摘 要:寒热药性是中药主要药性,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直观和客观地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的差异性,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以黄连及其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冷热板示差法,探讨中药寒热药性差异与动物对环境温度趋向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尝试建立基于动物行为学的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评价方法.研究表明,给予寒性药黄连后,动物的宏观行为学表现为在高温区(40℃)停留比例(remaining rate,RR)显著增加(P<0.05),即"趋热性"增强,其内在表现为ATP酶活力、机体耗氧量显著下降(P<0.05),即机体能量代谢能力下降,从而使动物代偿性地趋向高温区,以补偿机体偏"寒"的感知和客观存在,反映出黄连的"寒性"特征.炮制品胆黄连和姜黄连对动物"趋热性"影响程度与生黄连不同,胆黄连反映出的"寒性"增强,而姜黄连则减弱,这与传统理论对炮制黄连的药性改变认识基本一致.上述结果提示,本文建立的基于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冷热板示差法,以温区停留比例(RR)作为宏观评价指标,可以客观且直观、定性且定量地表征中药的寒热药性差异,ATP酶活性改变引起的能量代谢变化可能是内在机制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