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文学:“现代性”的多元想象与实践  被引量:1

Literature in the 1930s:the Multiple Imagina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rn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剑[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93

出  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48-52,共5页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7)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作家对于现代性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30年代文学场域与文学格局的形成。由于作家的立场、性格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在文学中表现出三种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方式和实践方向:一、认为"现代"存在于未来,预设某个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在激烈的革命诉求下否定当下生活;二、认为"现代"就是当下,着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在对现实生存的欣赏与把玩中展现"现代";三、将目光向后看,尝试从地域风俗和久远的道德理念中寻找别样的"现代"形态。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o modernity and the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have diffrent uenced the situation anding to modernity and way of thinking, searchld adjust their study greatly influenced the literature creation in the 1930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writers ' standpoint, character, and aesthetic value, there appeared three ways in understanding modernit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three ways in a detailed way.

关 键 词:历史话语 革命 日常生活 现代 地域文化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