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安全[1] 徐岩[2] 

机构地区:[1]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33000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一病区

出  处:《安徽医学》2009年第8期985-987,共3页Anhu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占CHD的20%-30%,其中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约为75%。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手术有需要体外循环、创伤大、痛苦大、留下瘢痕及其恢复时间长等缺点。1988年Lock首先应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关闭室间隔缺损成功。1990年国内任森根等也报道应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日,但是由于该闭合器只能封闭8mm以下的室间隔缺损,且有导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报道,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关 键 词:膜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分 类 号:R541.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