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义刚[1] 李洪颜[1,2] 庞崇进[1,2] 何斌[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出 处:《科学通报》2009年第14期1974-1989,共16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摘 要: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限的确定是探讨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其动力学控制因素的关键,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分歧.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提出标志着其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减薄,还包括岩石圈物质成分、热状态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岩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由于后几种变化不一定只与岩石圈伸展关联,因此,克拉通破坏时限不能光靠伸展构造来确定.本文从岩浆生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出发,厘定了与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活动标志,并结合该地区岩浆性质和盆地演化的特征,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时限进行了约束,获得以下认识:(1)华北岩石圈减薄作用可能始于晚石炭纪-晚三叠纪,在晚侏罗纪-白垩纪达到高峰,并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末期-新生代早期,因此华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2)克拉通边缘和内部的岩石圈薄弱带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作用显著,造成了克拉通破坏的时空不均匀性;(3)导致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构造控制因素可能是多元的.晚石炭纪古亚洲洋的南向俯冲以及后续的碰撞作用和晚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是导致这一地区现今盆地和主要构造线的走向,岩浆作用性质的演变以及南北重力梯度带的形成的主因.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