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深化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廖家勤[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时代经贸(下旬)》2009年第6期5-7,共3页Economic & Trade Update

基  金:本文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和谐社会视角下优化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E09).

摘  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完善中国公共财政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又是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因为它直接决定各地区居民所能得到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水平。从实际层面来看,地方预算管理存在的众多突出问题,是导致目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重要原因,直接破坏了和谐社会建设。因此,优化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和谐社会建构的内在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地方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化,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提供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保证,更好发挥公共财政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更大作用。为此,本文拟对和谐社会视角下深化地方预算管理制度路径进行剖析。

关 键 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预算管理制度 社会视角 改革路径 公共财政制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 地方预算管理 预算制度改革 

分 类 号:F812.3[经济管理—财政学] D61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